黄大师是印尼华侨,在少年时期是学习文艺,选择以厨师为职业也是一个偶然。79年华侨服装城成立,学历不高的他只能转业进入服装城做一名食堂帮厨。黄大师坦言,他十三四岁就出来工作,文化程度不高,选择做从事饮食行业也是无奈之举。在70年代,还没有厨师这个职称,在厨房负责烹煮工作的人员都被成为炊事员,黄大师就从做一名单位炊事员开始他的美食生涯。
随着工作的开展,黄大师有机会到单位外学习厨艺,开始接触到更多技术高超的大师,他对烹饪也有了新的认识。在中国,美食还可以欣赏玩味。“我就是喜欢漂亮的东西,所以很喜欢用蔬菜雕刻各种拼盘”,黄大师笑着说,刚开始学习雕工就沉迷进去,有时候忘我地各种雕刻花朵、动物,直到深夜两三点。
中青年时期,黄大师凭着他的厨艺走南闯北,他的脚步遍布国内外,北京、上海、香港……乃至东南亚各国、德国都留下他烹煮的菜肴。在1984年黄大师就作为劳务输出前往香港,“当时香港还没回归,香港人是看不起大陆人,都是称呼我们:大陆仔。”黄大师回忆道,刚开始他只是在酒店厨房负责打杂的工作,有一天下班他留在厨房用蔬菜雕刻花朵,被酒店的一位大厨发现,该大厨非常惊讶并且钦佩他的技术。从那以后,酒店大厨们出去吃饭都会叫上黄大师,而以前黄大师只能和在厨房负责打杂的工人一起用餐。
选择与美食携手闯荡江湖,就意味你要放弃天天与家人相伴的时光。虽然黄大师“勇闯江湖”的经历让他有更多机会学习各地的烹饪技艺,但说到家庭,黄大师的表情掠过歉意。节假日是厨师最忙的时候,黄大师根本不可能抽身回家与家人团聚,所以每到过年只能是家人赶到他工作的地点与其相聚。
一个人想要在某个行业成为顶尖人物,其实很大程度要看这个人的悟性。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厨师也不例如,厨师对美食的悟性则体现在如何感悟食物与外界元素相互融合。中国的烹饪有四大要求:因地制宜、因节制宜、因人制宜、因俗制宜,所以一名好厨师要善于根据现实环境对菜肴进行烹饪。“南宁没有百分之百的粤菜、川菜”,黄大师认为,外地的菜品要在南宁发展,一定要根据南宁人的饮食习惯进行改良。
一名正真的名厨,除了需拥有高超的厨艺,更重要是需要有好的人品。“做菜和做人一样,人品不好他所做的菜也不会好”,黄大师指出,现在很多厨师是知道自己使用的食材、调料是不卫生甚至有害的,但他们还坚持使用劣质调料并且通过技术来弥补食材缺陷。对于厨师而言,最起码的厨德便是在烹煮菜肴中坚持使用新鲜的原材料,要对消费者负责。一名真正的国家级大厨师,每一次与食物的携手,都会保留自身独有的元素:悟性与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