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广西东大门,襟三江而连粤港澳。
这里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和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的策源地,曾孕育了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地委等18个“第一”。在光荣之路的指引和激励下,梧州勇立潮头,力争上游:人工宝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引进的外来投资项目有60%以上来自粤港澳地区;松脂、蜂蜜制品产量居亚洲第一;船舶出口量居广西第一;龟苓膏、牙膏等数十种地方品牌驰名遐迩……
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新部署,充分发挥好紧邻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在产业协作、创新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加快推进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建设,在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上走前头、作表率。
十年来,梧州市紧扣“东融”战略,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369亿元,是2012年的2.3倍,1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7.6%。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综合实力跨越发展
10月的梧州临港经济区循环片区,到处是忙碌的景象。作为成功创建广西唯一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形成全产业链闭路循环的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这里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正在围绕高水平打造千亿级再生资源园区和全国再生资源标杆园区目标而努力。
近年来,梧州市毫不动摇实施“东融”战略,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战略合作,重点打造“5 2”产业(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文旅康养两大主导产业),已建成3个年产值超百亿元工业园区,2012—2021年全市引进2558家企业,引进项目3794个,其中大湾区企业1589家,占引进企业的62.12%。不少园区成为承接大湾区产业链整体转移的典范。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梧州工业经济跃升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8%,是2012年的2.6倍,占gdp比重的3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比2012年增加近500亿元,年均增长6.4%。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46%,对全区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5.4%,贡献率排全区第一,2013至2021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7.8%。
与此同时,梧州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8个、县级示范区46个、乡级示范园156个、村级示范点899个,形成了示范区梯次分布的格局。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72个,品种涉及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生猪、鸡、草鱼等,农牧渔业增加值逐年攀升,2021年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是2012年的1.9倍。
基础建设亮色频增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如今的梧州,已构建公、铁、水、空现代立体交通新格局,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畅通,与周边城市更“亲密无间”。
走进梧州市区,既能近距离接触这座拥有2200多年文化历史的岭南古城,又可在江、湖、岛、山等优美环境中领略宜居城市的魅力。近年来,梧州市一方面加快交通建设,一方面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提升。
交通设施日益完善。2021年底,梧州市公路里程8400公里,比2012年增加26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03公里,是2012年的2.3倍。铁路运营里程达268公里,现在每天有136趟动车经梧州穿梭于南宁、广州、深圳等地,动车组实现公交化运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和北部湾2小时经济圈。长洲水利枢纽船闸年货物通过量超1.5亿吨,全市港口货物实际吞吐能力达5700万吨。2019年西江机场建成通航,同步开通了10条航线,可通达国内14个城市,已成为服务桂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支线机场。
新型城镇化取得新成就。2021年梧州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73.36平方公里,是2012年的1.78倍。苍海新区和红岭新区开发建设逐步加快,202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55.57%,比2012年的47.19%提高8.38个百分点。
社会事业成色突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推动民生建设投入持续加大,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连续15年获评广西平安市。
经济稳中向好。2012年全市人均gdp为19372元,2021年达到48463元,是2012年的2.5倍。2013—2021年,全市人均gdp年均增长7.3%,快于全市经济增速,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21年全市财政收入134.84亿元,比2012年增加33.82亿元,年均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年均增长5.5%,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近八成。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十年来,梧州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9.14万人,累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45万人,推动城乡居民稳定增收。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185元,是2012年的1.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31元,是2012年的2.47倍。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养老保险实施全覆盖,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增长69.7%,农村医保参保率达到97%以上。
绿色发展底色亮丽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今年国庆期间,六堡茶原产地——苍梧县六堡镇里,游人如织。去年年底,梧州市全面吹响建设百万亩茶园冲锋号角。苍梧县依托g355线,把六堡茶作为振兴乡村的支柱产业,出台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企业家投资种植、建仓,并成立合作社,形成“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主体发展模式,茶产业和文旅融合之路越走越宽。
当前,梧州发挥原产地、原种茶、原工艺“三原”优势,聚焦“茶苗、茶园、茶企、茶师、茶市、茶城”六个环节,全力把梧州六堡茶产业打造成广西茶产业“半壁江山”,力争用5年左右使六堡茶产业综合产值达500亿元。截至目前,该市六堡茶种植面积20.43万亩,年产量达2.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10亿元,居广西茶业首位。
作为广西东大门,梧州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绿水青山底色更亮。2021年,全市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5.7%,森林覆盖率75.3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5%,排全区第一,西江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餐厨垃圾和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6.9%。蒙山县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4个县(区)、44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特刊 | 非凡十年 非凡成就 · 梧州篇
勇立潮头争上游
十年砥砺奋进,谱写壮丽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按照自治区赋予的新定位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抢抓用好新发展机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梧州人民拥有越来越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工业跃升上新台阶。梧州市毫不动摇地实施“东融”战略,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工业振兴工作机制,打造了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食品医药和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工业集聚发展,工业经济跃升上新台阶。
特色农业迎来丰收。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8个、县级示范区46个、乡级示范园156个、村级示范点899个,形成了示范区梯次分布的格局。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72个,品种涉及水稻、蔬菜、水果、茶叶、生猪、活鸡、草鱼等;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个。农林牧渔业增加值逐年攀升,2021年首次跨越200亿元大关,达203.74亿元,是2012年的1.9倍。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中心城区不断扩大,2021年梧州市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3.36平方公里,是2012年41.18平方公里的1.78倍。202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5.57%,比2012年的47.19%提高8.38个百分点。岑溪市、蒙山县分别成为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广西公园建设城市试点县,苍梧新县城实现整体搬迁,万秀区百花冲棚户区改造成为全区典型。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梧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20563元增加到2021年的37185元,2013-2021年均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6592元增加到2021年的16331元,年均增长10.6%。在全国首创基本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直接结算,开通全国首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入选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市累计派出3.3万名党员干部深入村屯开展精准帮扶,累计投入资金58.6亿元。到2020年底,全市25.72万人全部脱贫,267个贫困村出列,4个贫困县摘帽,实现了与全国、全区同步迈进小康社会的目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当前,梧州市正以“立潮头、争上游”的奋斗姿态,全力做好“红色”“共融”“绿色”三篇文章,加快打造广西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广西东融枢纽门户城市、岭南特色文化名城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富裕梧州、宜居梧州、开放梧州、文明梧州,全力开创梧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梧州新篇章。(潘 登)
梧州 赓续光荣擎旗帜 奋力“东融”扬风帆
核心阅读
公路——里程8400公里,比2012年增加2693公里,梧州到广州只需两个多小时。
高铁——动车组实现公交化运营,梧州全面融入了大湾区2小时通勤圈。
水路——连续10年保持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第一大港地位。2021年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1.52亿吨,继续位居全国天然河流过货量第一。
投资——梧州市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战略合作,2012—2021年全市引进2558家企业,引进项目3794个,其中大湾区企业1589家,占引进企业的62.12%。
……
如此强劲的动力,得益于梧州多年来坚持开放发展的格局,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东融”战略。
梧州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在广西党史上写下18个值得自豪的“第一”。风起梧州的星星之火,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人的胆识与智慧改写了历史,推动了广西的红色革命。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新部署,不断加快“东融”步伐,书写了梧州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这个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如今成为全面对外开放的前沿。
打通通道 近距离对接大湾区
每个月,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的高层们都会乘坐高铁,往返广东和梧州,南广铁路的开通让大批广东客商坚定了投资信心。
欧神诺公司是2019年落户梧州市藤县的上市公司,短短几年实现了快速发展。2019—2021年产值年均增长达到133.29%。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在克服疫情及整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实现产销8.14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另外,企业获得了2022年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称号。
“便捷的交通让梧州与珠三角各城市形成经济带规模效应,我们尝到了在梧州发展的甜头。”广西欧神诺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晓春说。
殷晓春的介绍,看似一个小插曲,但体现了两地互联互通能力的增强,折射的是粤桂交通大变革以及合作的日益密切。
铺开梧州的向外互联互通网络图,我们发现,梧州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畅通,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城市更“亲密无间”: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了高速公路、高铁、3000吨级航道、航空等重大基础性工程,形成了12条与大湾区相连的“水公铁空”综合运输通道,每天有136趟动车经梧州穿梭于南宁、广州、深圳等地,促进梧州融入大湾区2小时通勤圈。西江黄金水道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33个,2021年梧州港货物吞吐量达6004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83.75万标准箱,分别增长130.30%、172.98%,连续10年保持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第一大港地位。
筑巢引凤 承接产业转移升级
“当前,梧州正加快形成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集聚高地,成为大湾区优质资源要素溢出的‘蓄水池’。”梧州市发展改革委主任王鹏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战略,梧州市已成为珠三角地区资金、技术、产业向西转移的门户。作为广西的东大门,梧州近年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特别是推进梧州与珠三角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促进了与大湾区在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有利于梧州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乘“东融”之风,一批产业扛起工业振兴大旗。作为粤桂合作的结晶,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自2014年以来,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面向大湾区精准靶向招商,形成以国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推动跨省产业合作、优势互补。2019年以来,累计签约项目175个,总投资额467.1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0.2亿元,其中来自大湾区企业149家(大湾区企业所占比例为85%)。工业总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达27家,龙头企业10家,生物医药产业类龙头企业有中恒集团,电子信息产业类龙头企业有国光公司、欣亿光电公司,装备制造产业类龙头企业有碧清源公司、万顺锻压公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类龙头企业有五一公司。梧州中恒、神冠、国光、横店东磁为上市企业,五一、睿奕、碧清源等企业拟培育上市。
放眼梧州,在全面对接大湾区,围绕主导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建立“四类500强”“专精特新”等目标企业清单,实行精准跟踪对接,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全力推动产业链集群招商,推动一批产业集聚化,特别是推动不锈钢全产业链、再生资源、高端绿色家居等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加速“东融” 全面抢占近湾先机
搭乘“东融”快车,引领新发展。梧州主动融入,将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主要城市紧密联结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梧州市连续成功举办十届宝石节、多届西江经济带城市共同体及市长联席会议暨西江经济发展论坛。
“十三五”时期,梧州市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战略合作,2012—2021年全市引进2558家企业,引进项目3794个,其中大湾区企业1589家,占引进企业的62.12%;引进大湾区项目2423个,占比60.3%。
数据背后,折射的是区域融合和深度合作的迫切愿望。今后,随着持续不断的沟通对接机制,以及这些项目的深入进行,“东融”战略将推动梧州与战略合作城市在经贸往来、人文交往、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不断融合。
当前,梧州市正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一批西江黄金水道、公路、铁路、航空、能源保障等项目正在建设中。同时,该市还注意加强生态保护,坚决打赢大气、水和土壤三大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城市之间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置合作,共同推进各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共建珠江—西江经济带生态廊道。
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体系。建成3个年产值超百亿工业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累计注册企业1167家,规上工业企业79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其中高新片区累计吸引13家湾企落户,基本形成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补充的产业格局;梧州临港经济区循环片区围绕高水平打造千亿级再生资源园区和全国再生资源标杆园区目标,目前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4家,成功创建广西唯一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形成全产业链闭路循环的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梧州市长洲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热轧、酸洗、冷扎等七大不锈钢制品产业链点都在园区运行,形成了上、下游全产业链。不锈钢及钢材产能达480万吨,产值超200亿元,是梧州市建设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梧州“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冶金行业“九基地”之一,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已建成面积超18000亩,园区共有46家企业签约入驻,已投产企业26家(陶瓷企业15家、配套企业11家),共建成建筑陶瓷生产线49组,年产量超3.5亿平方米,陶瓷配套生产线15条。2021年,陶瓷园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3.3亿元,同比增长38.7%,成为承接大湾区产业链整体转移的典范。
主动拓展大湾区市场。入选大湾区“菜篮子”城际合作城市,梧州甜蜜家蜂业有限公司等基地获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定。用好自治区《关于支持梧州加快特色食品产业振兴发展若干政策》,瞄准大湾区市场,冰泉豆浆、纸包鸡、蜂蜜等特色产品闻名两广,龟苓膏50%以上产量销往大湾区;再生不锈钢、再生资源、陶瓷、钛白、电子信息等工业产品绝大部分销往大湾区。依托两广城市文化和旅游合作(梧州)联席会议、广西岭南风情文化旅游周等载体,已经开展三总府的建设和骑楼城的改造,打响旅游龙头城市品牌。
主动接轨大湾区营商环境。将全区首创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改革不断优化升级,推出“联合审批 承诺制”,实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用时由6个月缩短至2个月以内。今年以来牵头组织召开项目审批协调会10余次,推动总投资额267.8亿元的17个重大项目通过承诺制直接落地梧州。积极开展“党建赋能 审批联通”先锋行动,持续推进“全链通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直接落地”“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权属备案制”以及基层“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等改革,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广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梧州审批智慧和力量。
在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梧州市政务服务指标得分排名全区第二。截至2022年9月,实现梧州市922项、63%事项承诺提速率达到或超过大湾区先进水平,1242项、85%事项承诺提速率全区领先。(潘 登 梁静怡)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