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凌晨,随着贵南高铁八仙双线特大桥首段130.4米无砟轨道道床浇筑成型,标志着贵南高铁广西段建设由桥隧涵洞施工等线下工程转入到线上无砟轨道施工阶段,也意味着贵南高铁广西段建设进入冲刺阶段,为实现2022年4月份铺轨,2023年按期开通奠定坚实的基础。

贵南高铁贯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和贵州省东南部,正线北起贵阳北站,南至南宁东站,途经13座客运车站,是广西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也是衔接“一带一路”陆路南北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砟轨道道床施工是高速铁路铺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此次施工,采用新型嵌套式轨排、自动分枕平台等设备,可实现每10米轨道高低波动、轨向偏差不大于2毫米,轨距偏差不大于1毫米的施工目标,为提升后续钢轨铺设的平顺度、保障动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施工计划,贵南高铁广西段281.48公里线路全部采用无砟道床,需铺设88.9万根轨枕,预计2022年3月完成轨枕铺设,4月启动铺轨工程。

  为保证线路运行条件达到最优,贵南高铁广西段所要铺设的轨枕,全部由我国首个全自动数字仿真双块式轨枕智慧工厂——贵南高铁河池轨枕厂生产,箍钢筋、桁架筋、混凝土入模等轨枕生产作业工序全部由电脑和智能机械臂操控完成,一天可以生产轨枕1600块,生产效率相比传统轨枕厂提高60%。

  此外,每根轨枕生产下线后,其大小、高度、铺设区段等信息同步上传到后台大数据库,相当于为每根轨枕配备一张“身份证”,实现轨枕生产智能化、信息化,为后续查找轨枕定位,配合施工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无砟轨道的施工工艺也大有讲究。进入秋季后,广西昼夜温差较大,受热胀冷缩影响,混凝土凝结过程中产生裂纹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做好混凝土裂纹防治工作是无砟轨道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化解这一难题,建设单位严格对每日气温变化规律进行监测,选择了当地气温最低的凌晨时段进行浇筑作业。原材料的使用上,也采用了在短时间内凝结度可达设计需要强度的高性能补偿收缩混凝土,并安排作业人员对道床进行24小时监控,有效保证道床灌注的混凝土凝固质量。

  截至目前,贵南高铁广西段路基土石方完成设计总量的90%,桥梁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85.6%,进度保持适度超前,隧道工程完成设计总量的81.5%,全线预计2023年底开通运营,届时南宁至贵阳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