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妹子到党代表,从偏远山寨到“党代表通道”,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85后”村支书杨宁誓言扎根苗寨——
“我把美好青春献给家乡”
广西新闻网特派记者 董文锋 陈贻泽 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特派记者 江宏坤
“快看,这不就是融水紫黑香糯嘛!”10月17日晚,“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党的二十大代表杨宁指着展墙上的一张照片,惊喜不已。
照片中,稻浪翻滚,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大里村的田埂上,10位苗族同胞手捧籽粒饱满的稻穗,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
当天,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来到北京展览馆,参观在这里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此前一天,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前的“党代表通道”上,杨宁这位来自融水江门村的“85后”党总支部书记,向中外记者讲述了自己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感人故事,并借机“宣传”了一把融水紫黑香糯。
“真没想到,我们大苗山的紫黑香糯能在这里展示给全国人民。”杨宁告诉记者,江门村也种有紫黑香糯,而且是采用“稻 鸭 鱼”共作模式,每亩稻放养13只香鸭、150条禾花鱼,收入比原来提高两倍。
融水紫黑香糯为大苗山所特有,颗粒均匀、食味香甜,对土质、水源、阳光照射等要求十分苛刻,通常生长在海拔7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之后,大学毕业返乡的杨宁瞅准紫黑香糯这一特色产业,偷偷卖掉家人为她准备的婚房,筹集30多万元,带领江门村63户贫困户种植紫黑香糯120多亩。
那年秋天,香糯迎来大丰收,每亩增收1500多元,贫困户笑了。
西瓜、香菇、木耳……在这位苗妹子的带领下,一条条产业扶贫路子闯出来,村民们也跟着富起来。2020年,江门村年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实现脱贫摘帽。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杨宁颁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奖章。
“这些年,杨宁把江门村特色产业搞活了,并带动周边村屯增收致富。”融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覃滋柳介绍,融水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县里将紫黑香糯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加以培育,现种有紫黑香糯1.2万亩,年产值约4800万元。
一粒米,富了一方百姓。
一叶茶,撬动一个产业。
10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梧州市苍梧县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代表向总书记介绍了当地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情况。
山坪村过去也是贫困村,在祝雪兰的带动下,全村抱团发展茶产业。如今,村民年人均收入2.1万元,漫山遍野的六堡茶成为了当地的“致富茶”。
听完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欣慰地点点头:“茶产业大有前途。下一步,要打出自己的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会上,杨宁认真记录,生怕漏掉一句话。
会后,她第一时间找到祝雪兰,请教山坪村“茶叶香飘致富路”的经验。
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现全面小康到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像江门村、山坪村这样的村寨,发生了巨变,汇集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
从2010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算起,杨宁扎根苗寨12年,从一名大学生变成了村民的主心骨。谈及下一个10年,这位耿直的苗家妹子告诉记者,自己将继续扎根苗寨,把美好青春献给家乡、献给父老乡亲。
一粒米,一叶茶,一片初心。触摸中国梦,展望更辽远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一定会更加精彩。